摘要:目的探究木犀草素(Lut)通过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FE2L2)/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蛋白 (x-Λ C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信号轴调控活性氧(ROS)水平,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活力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U87MG和U251细胞,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 处理 48h 的细胞存活率,将 48h 的半数抑制浓度作为后续实验统一处理浓度,根据细胞是否使用Lut处理,分为U87Control组和U87Lut 组,U251Control组和U251Lut组;流式细胞术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DCFH-DA法检测细胞ROS水平变化;使用AutoDock软件验证Lut与氧化应激通路相关蛋白 σX. -CT、GPX4、NFE2L2分子对接情况;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NFE2L2、GPX4mRNA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NFE2L2 ??X? -CT、GPX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U87MG和U251细胞经Lut处理 48h ,细胞活力明显受到抑制作用,且随着 Lut 浓度增加,细胞活力降低 (P< 0.05);分别与U87Control组和U251Control组相比,U87Lut组和U251Lut组细胞凋亡率升高,绿色荧光强度增强,细胞内ROS水平上调 ?P<0.05 );分子对接结果显示, Lut 与 NFE2L2 ??x -CT以及GPX4结合紧密。RT-qPCR和Westemblot结果显示,分别与 U87Control 组和 U251Control 组比较, U87Lut 组和U251Lut组细胞NFE2L2、GPX4蛋白和mRNA水平, σX-CT 蛋白表达水平降低 (P<0.05 )。结论Lut通过NFE2L2/x-CT/GPX4信号轴调控ROS水平,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的活力并促进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 κB(NF-κB. 信号通路探讨黄连素对特应性皮炎(AD)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正常大鼠)对照组(构建AD模型, 50mg/kg 黄连素治疗)以及实验组(构建AD模型, 200mg/kg 黄连素治疗)。干预1d、7d、14d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白细胞介素(IL)-4、IL-13、肿瘤坏死因子 (TNF)-α 水平; Westernblot 检测PI3K、 ?p -PI3K、Akt、p-Akt、NF- σκB p65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大鼠皮肤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干预1d、7d、14d时,对照组血清IL-4、IL-13、TNF- σ?α∝ 水平及PI3K、p-PI3K、Akt、p-Akt、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组 (P<0.05 );干预7d、14d时,实验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 )。干预14d时,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皮肤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表皮层增厚,角质层过度角化,棘层肥厚,真皮层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实验组大鼠皮肤组织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黄连素可通过抑制PI3K/Akt/NF- σκB 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AD大鼠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皮肤组织病理损伤。
摘要:目的评估前蛋白枯草溶菌素-9(PCSK9)联合乳酸(Lac)以及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预测脓毒症患者28d死亡风险的价值。方法203例脓毒症患者随访 ,根据临床转归分为死亡组(56例)和存活组(147例)。比较2组患者人院时一般资料和临床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脓毒症患者28d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并绘制预测模型可视化的列线图。结果死亡组丙氨酸转氨酶、血肌酐、血尿素氮、Lac、PCSK9和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 (P<0.05 ),而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Lac(OR=1.197,95%CI:1.019~ (204号1.435)PCSK9( OR=1.002,95%CI:1.001-1.003) 和SOFA评分 (OR=1.858,95%CI:1.528~2.340) 升高是脓毒症患者28d死亡的危险因素 (P<0.05 )。基于上述3个指标绘制的列线图的线性预测值的截断值为-1.06,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126例)和高风险组(77例)。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的28d内病死率分别为 4.0% 和 66.2% 。内部验证显示3指标联合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C指数为 0.924,95%CI:0.881~0.960,P<0.05) 、校准度 (χ2=11.543,P>0.05, 和临床获益。结论脓毒症患者入院时血清PCSK9、Lac和SOFA评分联合应用可以较好地预测患者 死亡的发生风险。
摘要:目的探究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呼吸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12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60例,分别采用呼吸训练治疗及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呼吸训练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血清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IGF-1,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呼吸功能,咽收缩率、咽收缩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χ2=4.876,P<0.05)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NSE、S100β、SSA评分、咽收缩率降低(均 P<0.05 ),联合组更低(t分别为 5.193、9.000、8.976、10.614,P<0.05)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IGF-1、FOIS评分、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呼气峰值流量(PEF)咽收缩持续时间升高,联合组更高(t分别为4.212、6.220、3.765、6.935、5.020、4.249, P<0.05 )。结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呼吸训练可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神经元损伤,提高吞咽效率,降低血清NSE、S100β水平及咽部滞留时间,疗效显著。
摘要:自的构建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176例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期间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56例)和预后良好组(120例)。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Lasso回归模型进行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最佳变量筛选,将筛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并基于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临床校准曲线、决策分析曲线(DCA)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素氮(BUN; OR= 2.766,95%CI:1.066~7.175 、休克指数(SI; OR=3.853,95%CI:1.028~14.446) 水平高是影响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白蛋白( ALB;OR=0.100,95%CI:0.036~0.277) 水平高是保护因素 (P<0.05 。ROC曲线验证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 0.845(95%CI:0.786~0.904) ,校准曲线显示模型有较高的校准度,DCA显示模型具有明显的正向净收益。结论基于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BUN、SI及ALB水平构建的患者不良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趋化因子C-C基元配体21(CCL21)、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H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10例行机械取栓术治疗的ACI患者,根据治疗后 24h 头颅CT复查情况分为HT组(19例)和非HT组(191例)。对比2组临床资料及血清CCL21、NLRP3水平的差异;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HT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CL21、NLRP3对HT的预测价值。结果HT组心房颤动、前循环梗死占比及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高于非HT组( P<0.05 ,术前血清CCL21、NLRP3水平均高于非HT组 (P<0.05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前循环梗死、术前NIHSS评分、CCL21及NLRP3水平升高是ACI患者术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 (P<0.05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CL21预测HT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850(95%CI:0.763~0.936) ;NLRP3预测的AUC为 0.787(95%CI:0.703~ 0.871),二者联合检测后预测价值进一步提升 (AUC=0.921,95%CI:0.867-0.976) 。结论CCL21、NLRP3与ACI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HT有关,是机械取栓术后发生HT的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颅脑损伤(sTBI)减压术(DC)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Toll样受体2(TLR2)的表达水平,并探讨二者与疾病转归的关系。方法纳入单中心接受DC治疗的sTBI患者94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中心体检的健康志愿者90例为对照组。收集各组资料并比较其差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MMP-10、TLR2的水平。术后6个月,将sTBI患者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良好组( n=53 )和不良组(n=41 )。Spearman法分析MMP-10、TLR2水平与疾病转归之间的相关性;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sTBI患者DC后疾病转归情况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MMP-10、TLR2水平对sTBI患者DC后疾病转归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MMP-1O、TLR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P<0.01) 。与良好组相比,不良组合并脑疝、出现多发脑挫裂伤的比例和血清MMP-10、TLR2水平显著升高,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则显著降低 (P<0.05) 。sTBI患者血清MMP-1O、TLR2水平均与DC后疾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 (P<0.05 ;血清MMP-10、TLR2水平升高,合并脑疝和发生多发脑挫裂伤是影响 sTBI患者DC后疾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GCS评分升高则为保护因素 ?P<0.05 );血清MMP-1O、TLR2单独及联合预测sTBI患者DC后疾病转归情况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9(95%CI:0.749\~0.907)、0.847(95%CI:0.758\~0.913)、0.925(95%CI:0.852\~0.969),联合检测优于二者单独检测(均 P<0.05 )。结论sTBI患者血清MMP-1O、TLR2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二者与DC后疾病转归情况显著相关。
摘要:目的 探究胎儿生长受限(FGR)患者血清和胎盘组织中微小核糖核酸(miR)-1227-3p、miR-212-3p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确诊为FGR并完成分娩的产妇120例为研究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72例和重度组48例,另择同期产检并完成分娩的健康产妇120例为对照组。采用qRT-PCR检测血清和胎盘组织中miR-1227-3p、miR-212-3p的表达水平;记录2组妊娠结局,包括新生儿体质量, .1min Apgar评分、胎盘质量和胎盘体积。结果研究组血清和胎盘 miR-I227-3p 表达水平、新生儿体质量 .1minApgar 评分、胎盘质量、胎盘体积均低于对照组,血清和胎盘 miR-2I2-3p 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 )。重度组血清和胎盘 miR-I227-3p 表达水平低于轻度组, AA.miR-212-3p 表达水平高于轻度组 (P<0.05) 。血清和胎盘miR-1227-3p表达水平与新生儿体质量 .1minApgar 评分、胎盘质量、胎盘体积呈正相关,血清和胎盘 miR-2I2-3p 表达水平与上述指标呈负相关 (P<0.0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和胎盘 miR-2I2-3p 表达水平升高为FGR的危险因素,血清和胎盘miR-1227- ?3p 表达水平、新生儿体质量、 .1minApgar 评分、胎盘质量、胎盘体积增加为保护因素 (P<0.05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检测血清和胎盘 miR-I227-3p…miR-2I2-3p 对FGR的诊断价值优于单独诊断。结论FGR产妇血清和胎盘miR-1227-3p表达水平降低, miR-2I2-3p 表达水平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对临床诊断FGR有较高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外周血补体C3、C4及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 细胞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并发塑型性支气管炎(PB)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2例RMPP患儿,根据是否并发PB分为PB组(51例)和非PB组(171例)。采用荧光免疫定量仪检测患儿入院时血清PCT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补体C3、C4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CD3+,CD4+,CD8+T 淋巴细胞比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MPP患儿发生PB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PB组PCT、CD8+T细胞比例高于非PB组,发热时间长于非PB组,补体C3、CD4+T细胞比例低于非PB组( ?P<0.05 )。PCT、CD8+T细胞比例升高是RMPP患儿发生PB的危险因素,补体C3、CD4+T细胞比例升高是保护因素 (P<0.05 )。PCT、补体C3、CD4+T细胞比例、 CD8+T 细胞比例单独预测PB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763、0.802、0.788、0.802 ,联合预测的AUC为0.915,单独预测AUC均低于联合AUC Z 分别为3.199、2.825、3.112、2.514, P<0.05 )。结论PCT、补体C3、CD4+T、CD8+T细胞水平是RMPP患儿并发PB的影响因素,其联合检测有利于早期预测PB的发生。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保留C7棘突的选择性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SEOLP)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脊髓型颈椎病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手术(EOLP)73例患者的临床数据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SEOLP组35例和EOLP组38例。随访1年,分别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轴性症状、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以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记录2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像学资料并测量 C2-C7Cobb 角、C2—C7矢状位垂直轴(SVA)、T1倾斜角(T1S),计算颈椎曲度指数(CCI)以及颈椎活动度(ROM)。观察围手术期临床疗效以及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围手术期2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各随访时间点JOA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随访SEOLP组出现轴性症状5例,EOLP组14例,2组患者轴性症状的评分、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P<0.05 )。2组患者术后1年NDI指数分别为 21.1±2.3 和 24.8±3.5(P<0.01) 。术后各随访点2组之间T1S和C2—C7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1年,2组患者CCI指数分别为 13.4±2.7 和 12.1±2.4(P<0.05), 2组C2—C7SVA分别为 (22.4±3.8)mm 和 (26.7±5.9)mm(P<0.01)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临床功能改善NDI指数和影像学参数C2—C7SVA变化呈现明显负相关。结论SEOLP术后C2—C7SVA恢复更快,对颈椎功能影响更小,轴性症状发生程度及发生率更低。
摘要:目的探究关节镜探查联合单髁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4年2月就诊的8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采用单盲设计,均先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置换术,观察组给予关节镜探查联合单置换术,比较2组手术前后在膝关节评分标准(H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生活质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膝关节活动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HSS评分、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总体健康评分、SOD、膝关节屈曲角度均升高(均 P<0.05 ),观察组更高(t分别为3.821、4.027、3.706、3.957、7.481、3.733,均 P<0.05 );2组PSQI评分、疼痛VAS评分、MDA、腔股角度均降低(均 P<0.05 ),观察组更低 Ψ(Ψt 分别为4.601、8.375、9.084、3.625,均P<0.05 )。结论关节镜探查联合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自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基于3D生物力学建模的个性化椎体支架精准置入在胸腰椎骨折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常规组(50例)和联合组(48例)。常规组采用PVP治疗,联合组采用PVP联合3D打印个性化椎体支架治疗。记录2组患者术中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胸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并计算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及矢状面指数。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和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价患者腰痛和下肢痛情况及生活质量,并记录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术中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 (P<0.05 )。2组术后1个月ODI评分及Cobb角均低于术前,且联合组均低于常规组 (P<0.05 )。术后1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及矢状面指数均高于术前,且联合组均高于常规组 (P<0.05 )。2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联合组高于常规组 (P<0.05 。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2.08% Us. 16.00% P<0.05 )。常规组和联合组的术后总体满意度无明显差异。结论PVP联合3D打印个性化椎体支架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显著,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手术安全性较好。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乙型流感病毒性肺炎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重症乙型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46例,根据是否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分为合并肺曲霉菌病组(合并组)17例和对照组(29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胸部CT影像学表现、气管镜下表现、肺泡灌洗液(BALF)培养及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结果;治疗情况及最终治疗结局。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乙型流感病毒性肺炎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危险因素。结果经治疗后6例 (35.30% )患者死亡,均为合并组。2组患者中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胸痛症状较重,同时乏力、发热、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也较为明显。2组临床症状、合并细菌感染和使用激素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合并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以及BALFGM试验水平,影像学表现为结节和斑片影的患者占比、气管镜下出现伪膜表现患者占比更高 (P<0.05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BALFGM、肺部影像中结节影和斑片影、气管镜下伪膜表现是重症乙型流感病毒性肺炎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影响因素 (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泡灌洗液 GM?1 和气管镜下伪膜表现为重症乙型流感病毒性肺炎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重症乙型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肺泡灌洗液GM试验水平 ??1 且气管镜下见伪膜表现时,需高度警惕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可能。
摘要:目的探究三维有限元方法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拔牙区域建立不同形式的连接桥体降低应力中断效应、抵抗过山车现象的作用。方法建立拔牙区域不同形式连接桥体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模型,分为无空泡连接式、常规空泡连接式、半实心桥体连接式及全实心桥体连接式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模型,将4种矫治器模型分别与牙列模型进行装配。有限元分析工况均设计为模拟尖牙远移 0.2mm ,观察4个工况中尖牙及第二前磨牙的初始位移情况及最大主应力分布情况。结果牙齿初始位移趋势图显示,所有工况中尖牙及第二前磨牙均表现为倾斜移动,但不同连接设计的初始位移存在差异。全实心桥体连接式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模型初始最大位移量、根尖点及颊侧牙尖点的位移值均表现出最高值,且装配该种矫治器模型时牙齿移动方式更接近于整体移动,表现出最优的牙齿控制能力。牙周膜最大主应力分布图显示,装配全实心桥体连接式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模型时,牙周膜最大主应力表现为最大值。结论在无托槽矫治器拔牙区域设计全实心桥体连接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矫治器形变,降低应力中断效应,抵抗过山车现象。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潮气量通气对重症肺炎患儿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04例重症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2组均行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潮气量 (10~12mL/kg) ,观察组采用小潮气量 6~8mL/kg ,对比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呼吸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炎性因子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气道阻力(AR)气道闭合压(AOP)低于对照组,肺动态顺应性(Cdyn)高于对照组 (P<0.05),2 组治疗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重症肺炎患儿的呼吸力学,且不会使其血流动力学产生大幅度波动,同时还能减轻机体的炎性因子水平。
摘要:目的基于术前肺动脉压建立列线图评估心脏移植术后右心衰竭发生风险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纳人接受心脏移植术患者184例,将患者分为训练集(126例)和验证集(58例)。依据术后是否发生右心衰竭将训练集患者分为右心衰组(60例)和非右心衰组(66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对训练集患者运用Lass-Logistic回归筛选术后发生右心衰竭的影响因素。根据筛选的影响因素绘制列线图,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进一步在验证集中评价模型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Lasso-Logistic 回归共筛选出总胆红素升高( OR=2.649,95%CI:1.339~5.239 )、平均肺动脉压增大(0R=3.082,95%CI:1.608\~5.910)肺动脉阻力增大 OR=3.171,95%CI;1.710~5.879? 右心室流出道内径增宽 (OR=2.681,95%CI;1.361~5.281) 是心脏移植患者术后发生右心衰竭的危险因素;依此构建列线图模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95%CI:0.813\~0.947),校准曲线显示模型拟合良好(Hosmer-Lemeshoe χ2=0.862,P=0.361) 。临床决策曲线结果显示,高风险阈值概率在1%~95% 时净获益率 >0 ,该列线图模型能产生较好的临床效益。根据列线图模型预测结果,验证集58例患者中34例被预测为右心衰竭高风险,24例为低风险,实际诊断结果显示29例发生右心衰竭,29例未发生,Kappa系数为0.483(95%CI;0.261~0.705) 。结论术前肺动脉收缩压增大是心脏移植患者术后发生右心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联合其他临床危险因素构建患者术后发生右心衰竭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摘要:自的探究血清热休克蛋白 90α(Hsp90α )联合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在结直肠癌(CRC)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1例首次治疗的CRC患者为CRC组,同期本院收治的100例结肠良性肿瘤患者为良性肿瘤组,在本院健康体检者94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 Hsp90α 、β2-MG水平;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第3年每6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3年,统计CRC患者3年内生存状况。受试者工作特证(ROC)曲线分析血清 对CRC的诊断价值;Kaplan-Meier法绘制 Hsp90α 、β2-MG不同表达水平CRC患者的生存曲线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良性肿瘤组、CRC组血清 Hsp90α 、β2-MG水平逐次升高 (P< 0.05)。不同性别、年龄、病灶位置CRC患者血清 Hsp90α 、β2-M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直径 >5cm 、低分化程度、TNM分期Ⅱ期及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 Hsp90α 、β2-MG水平分别高于肿瘤直径 ?5cm 、中高分化程度、TNM分期I—Ⅱ期及淋巴结未转移患者( ΔP<0.05 )。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 Hsp90α 、β2-MG联合诊断的效能优于单独诊断(P<0.05 )。以CRC患者血清 Hsp90α 、β2-MG表达水平平均值 76.66μg/L,6.52μg/L 为界,将患者分为 Hsp90α 高表达组(59例) ,Hsp90α 低表达组(42例)和β2-MG高表达组(63例)、β2-MG低表达组(38例)。101例CRC患者死亡31例,生存70例,总生存率为 69.31% 。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 Hsp90α 和β2-MG高表达组3年生存率均低于Hsp90α 和β2-MG低表达组(均 P<0.01 )。结论血清 Hsp90α 、β2-MG在CRC患者中表达水平均升高,且二者与CR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摘要:目的探讨撮风散加味治疗前循环脑梗死(ACCI)急性期风痰阻络证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150例ACCI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5例。对照组根据脑卒中诊治指南进行规范化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撮风散加味治疗,2组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风痰阻络证评分以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水平。结果治疗组ACCI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93.3% Us. 81.3%,P<0.05 )。1周与2周疗程后,2组NIHSS评分和风痰阻络证评分较治疗前下降,BI评分增加,且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 (P<0.05 )。治疗后,2血清NSE、S100B、MCP-1与VE-cadherin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 (P<0.05 )。结论撮风散加味治疗ACCI急性期风痰阻络证效果显著,可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
摘要:目的探究丹归祛瘀丸联合针刺治疗子宫腺肌病(ADS)的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CA)199、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ADS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针刺治疗)和治疗组(丹归祛瘀丸联合针刺治疗)各60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的痛经程度;评估中医症候积分;入组当日、治疗6个月(避免经期)彩超检测子宫体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VEGF、CA199、CA125水平;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2组的VA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月经量、子宫体积,血清VEGF、CA199、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低( P< 0.05)。2组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丹归祛瘀丸联合针刺对治疗ADS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摘要:目的探讨2种不同溶栓方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溶栓时间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ACI患者166例,发病至就诊时间 ?4.5h 根据不同溶栓方案将患者分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 PA)组(104例, 0.9mg/kg rt-PA静脉溶栓)替奈普酶(TNK)组(62例, 0.25mg/kg TNK静脉溶栓),依据不同年龄段、溶栓时间窗分别将患者分为高龄( ?70 岁)低龄( <70 岁)亚组和短时间窗( (<3h) 、长时间窗 (3~4.5h) 亚组。溶栓后,采用析因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年龄段亚组、溶栓时间窗亚组实验室指标[中性粒细胞(NEU)和淋巴细胞(LYM)]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rt. -PA组与TNK组整体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溶栓后7d,低龄患者较高龄患者NIHSS评分、NEU、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更低,LYM、白蛋白(ALB)水平更高 (P<0.05 ;短时间窗患者较长时间窗患者NEU、NLR水平更低,LYM水平更高 (P<0.05) 。不同年龄段组间、不同溶栓时间窗组间溶栓14 d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超早期ACI患者, 0.9mg/kgrt/-PA 与0.25mg/kg TNK 静脉溶栓效果相当,且均在年龄 <70 岁、溶栓时间窗 <3h 时效果更佳。
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睡眠时反复发生上气道塌陷和阻塞。多导睡眠监测是OSA诊断的金标准,但价高、耗时且易引起患者不适。近年来,基于声学信息检测OSA的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该文就近年来基于鼾声和语音信号的OSA自动检测技术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系统梳理了其在诊断、严重程度判断及阻塞部位识别方面的应用。鼾声和语音信号的声学特征在OSA筛查中具有重要价值,结合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模型可实现较高准确度。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声学特征与病理生理机制的关联、多模态信息融合及可穿戴设备的临床应用,以推动OSA智能化、无创化、低成本筛查技术的发展。
《天津医药》稿件处理流程图
统计学处理应写明所用的统计学软件及版本,对文中数据资料采取的数据表达形式,如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非正态或方差不齐时采用 M(P25,P75) 表示;不可采用 等表示。计数资料可以采用例 (%) 形式表示。 如文中采用了统计学检验时,应交代文中相应内容所采用的统计检验方法的具体名称。在使用时,应根据研究的设计类型、资料性质及作者关注的可变化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配对资料的t
《天津医药》于1959年创刊,由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发行。本刊为月刊,是综合性医学期刊。办刊宗旨是围绕不同时期医药卫生工作的重点,结合临床实际和重大疾病防治工作的需要,抓住科学研究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前瞻性编辑策划,报道科研成果与科研动态,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医疗、科研和教学服务,为学科发展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 1撰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