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发性肝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传统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原发性肝癌方面有悠久历史。近年来,其治疗机制也受到关注。本文总结了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见中药物质成分,包括苦参碱、小檗碱和大黄素等,以作用机制为分类探讨了中药物质基础的活性,如影响细胞周期、诱导凋亡和自噬、抑制血管生成和转移、微环境再生和DNA甲基化,以及调节免疫反应。中药对长期患病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有保护和调理作用,推动中药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对原发性肝癌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为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其研究和临床应用。
摘要:肿瘤因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成为全球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恶性肿瘤的治疗已逐渐由传统的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迈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新时代。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和改善肿瘤微环境来抑制肿瘤,已经成为肿瘤防治的新方向。中药以其多靶点和多通路的特点,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大量研究发现,中药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改变免疫应答的过程,从而治疗各种免疫类疾病。本文基于中药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对中药如何从影响肿瘤微环境,发挥抗癌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临床防治肿瘤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摘要:中药治疗肿瘤有不良反应低和多靶点协同等诸多优点。某些中药可以控制细胞分裂周期,调节特定信号通路,诱发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结合从而提高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改善肿瘤患者的疲劳状态及抑郁失眠等情绪状态,提高癌痛的治疗效果,中药某些有效成分以及中药和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将拥有越来越广阔的空间。我们对最近5年单味中药有效成分在治疗肿瘤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摘要:肺炎一般指由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引起肺泡、远端气道、肺间质的感染性炎症,中医辨证认为,肺易感外邪,发展为痰热壅肺,临床症状多为高热痰多。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对肺炎具有多方位的治疗作用,但相关物质基础及相应药效机制尚不明晰。本文收集了近五年来有关中药抗肺炎物质基础的文献,旨在总结中药治疗肺炎的物质基础以及其所涉及的机制。
摘要:淫羊藿素(ICT)为中药淫羊藿提取物淫羊藿苷的水解产物。体内外研究均发现ICT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调控细胞周期、调节细胞自噬、免疫调节、抑制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等多种途径,对不同肿瘤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本文综述了ICT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为其抗肿瘤临床应用和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摘要:目的制备淫羊藿素(Icaritin,ICT)骨靶向脂质体,并表征脂质体的体外性能。方法通过多肽固相合成法合成骨靶向多肽CSDSSD,并将CSDSSD通过共价连接在两亲性共聚物DSPE-PEG2000上得到DSPE-PEG2000-CSDSSD。利用蛋黄卵磷脂、胆固醇和DSPE-PEG200-CSDSSD通过薄膜分散法合成脂质体,并负载ICT,获得骨靶向载ICT脂质体(ICT-Liposome)。通过马尔文粒度仪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测定ICT-Liposome的粒径和电位,同时分析ICT-Liposome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结果ICT-Liposome的水合粒径为 225.3±1.8nm ,Zeta电位为 -20.8±0.5mV 。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ICT-Liposome为大小均一的球形颗粒,干态粒径为 |30nm 以下。ICT-Liposome在一周内粒径维持在 225nm 左右,多分散指数保持在0.26以下,水合粒径和多分散度没有明显变化。ICT-Liposome中ICT的载药量为 9.87% ,包封率为 68.90% 。结论我们成功制备了一种稳定性良好,载药量和包封率较高的骨靶向性脂质体。
摘要:目的通过筛选聚乙烯醇(PVA)/白及多糖(BSP)水凝胶基质的最优比例,制备载利福平的活性氧(ROS)响应型水凝胶,提高利福平生物利用度,评价其ROS响应释药效果及抗菌效果,为细菌感染伤口提供新治疗选择。方法筛选并优化得到适宜浓度比例的PVA/BSP水凝胶基质,负载利福平制备得到ROS响应型水凝胶,进行相应表征,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该水凝胶的ROS响应药物释放特性,并进一步评价其黏附性能、机械性能和体外抗菌性能等。结果筛选得到载利福平水凝胶的PVA/BSP最佳比例为2:3(8%PVA、 12%BSP ,该水凝胶在 15mm 拉伸距离的黏附强度为 56.83Kpa ,抗压强度最高为96.42781KPa. 。与PBS释药组相比,利福平水凝胶在H I2O2 -PBS的溶液中表现出更高的累积释药量,在48h的利福平释放率 (92.86%) 显著高于PBS释药组 (47.53%) 。体外抗菌测试结果显示该水凝胶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圈分别为 3.4±0.10cm , 1.75±0.05cm 和 1.8±0.01cm 。结论利福平水凝胶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和组织黏附性以及机械性能,且具有ROS响应释药能力和良好的抗菌性能,在细菌感染型创面的抗菌和修复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目的对头孢托仑匹酯颗粒在儿科门诊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儿科门诊2022年1月\~5月开具的包含头孢托仑匹酯颗粒的处方,记录并分析患儿基本情况、用药信息、用法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共收集处方数306张,其中 93.14% 患儿处于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所有使用头孢托仑匹酯颗粒的患儿中, 97.39% 符合药物说明书中用药规定,仅有2例发生轻度皮疹不良反应,治疗后患儿的辅助化验指标以及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结论儿科门诊头孢托仑匹酯颗粒的使用相对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剂量,频次控制较好,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开展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保障儿童用药的安全。
摘要:目的对合肥地区某医院成人住院患者血液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对阳性分离菌的分布组成和药敏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常见分离菌的分布及其药物敏感结果。方法这是一项回顾性的研究,在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成人住院患者中,选取其血培养检测报告结果,对血培养仪器报阳后分离培养出的菌株鉴定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去掉同一患者连续一个星期内多次分离出同一菌株的重复标本,再剔除污染标本,共计3246份检测结果纳入统计分析。结果检出病原菌466株,占总送检瓶数比率为 14.36%(466/3246) 。其中检出需氧革兰阴性杆菌287株,占总病原菌数比率为 61.59%(287/466) ,需氧革兰阳性球菌171株,占总病原菌数比率为 36.70%(171/466) ;厌氧菌5株,占总病原菌数比率为 1.07%(5/466) ;真菌2株,占总病原菌数比率为 0.43%(2/466) ;革兰阳性杆菌1株,占总病原菌数比率为 0.21%(1/466) 。分离病原菌中最多的是大肠埃希菌(172株),占检出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比率为 59.93%(172/287) ;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65株),占检出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比率为 22.65%(65/287) ;再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44株),占需氧革兰阳性球菌比率为 25.73%(44/171) 。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低于 8% ,肺炎克雷伯菌对上述药物的耐药率低于 7% 。重要耐药菌株统计中,检出2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大肠埃希菌(CR-ECO),2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阴沟肠杆菌(CR-ECL),1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CR-KPN),11株对苯唑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结论我院血液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尤其以大肠埃希菌为最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差异,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药敏结果,避免因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对于耐药菌株可以选用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达到治疗目的。